「布袋海濱公園」鄰近布袋魚港、及布袋鹽山旁,入口處以裝置藝術”大船入港”象徵著未來布袋鎮將朝著發展休閒漁業及觀光,規劃提供有住宿、水上運動遊憩、海濱公園遊憩、休閒產業、自然生態保育及海埔新生地等六項活動。
海濱公園是布袋鎮美麗的新興景點,園區設計有座廣闊的湖面,沿著湖面建置的休憩步道適合遊客及民眾前來駐足休憩,寧靜優雅的環境,步道設計上還有一些簡單的自然生態介紹,讓來的朋友藉此能夠認識更多屬於布袋特色的自然生態與環境。
隨著環境的變遷,擁有這片自然風情的布袋小鎮揮別白金歲月,漸漸轉型成為一處值得探訪的觀光區域,一處值得台灣人一起來疼惜的土地。
在台灣狠少有國家風景區像雲嘉南,擁有如此豐富的潟湖和濕地生態,而雲嘉系統以濕地、離岸沙洲、漁港生態和產業風情為主,並區分為"東石"和"布袋、好美寮"兩個次系統在布袋,其居民過去以鹽田及養蚵維生,而今因濕地的豐富生態逐被重視,以搭乘觀光船造訪溼地風情,也讓地方多了一處觀光的新勝地。

踏在布袋港,這裡的濕地生態,是可以讓遊客靠近一點欣賞的,濕地上追尋魚
蟹的蹤跡,靜靜看著出沒的魚蟹,幾種常出現的蟹科在這裡都可以觀賞得到,招潮蟹、清白招潮蟹、弧邊招潮蟹、台灣招潮蟹、甚至是彈塗魚,靜靜觀察牠們出沒在濕地上。
濕地上最常見的"招潮蟹"的英文名稱是一個小提琴手蟹,因為當雄蟹搖動牠的大螯時,就好像一個小提琴手在演奏一樣,在這裡常見的「清白招潮蟹」其最大特徵就是牠的背甲、步足、大螯均呈白色,而體色有時會隨著環境改變,牠們喜歡棲息在排水良好的泥沙灘地上,洞口外會築起弧形塔,揮動大螯的動作非常明顯,是台灣族群數量最多、分布最廣的蟹類。

「圓軸蟹」的體型巨大,頭胸甲極為隆起,眼睛呈灰褐色,身體大致為淡咖啡色,雙螯粗壯兩邊不等大,是臺灣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螃蟹;在它出沒的洞口附近常會堆放挖出來的泥土,這類蟹分佈於全臺西海岸溼地;凶狠圓軸蟹為夜行性動物,多穴居漁塭土堤、防風林下,或是海岸灌叢裡,洞口附近常會堆放挖出來的泥土。
彈塗魚有兩種,較小的一種比較常見,稱為廣東彈塗魚,而彈塗魚最顯著的特徵,是用胸鰭爬行和撐起身體,並可以腹鰭演化成的吸盤,依附在石頭上,爬行的樣子如同一隻壁虎,具有彈跳的能力;彈塗魚有兩種,較小的一種比較常見,稱為廣東彈塗魚,生長在紅樹林沼澤的泥質灘地中;接近時要輕聲細語,特別的是彈塗魚不同於一般魚類只能生活在水中,牠們可以利用濕潤的皮膚和鰓中水分,暫時離開水域,到岸邊活動。
這些生物蹤跡主要分布在軟濕的潮間帶、紅樹林濕地、河口泥灘地,等待您去探訪尋找。